哪天数伏_哪天数伏今年哪天数伏

数伏就是推算三伏天的时间,从头伏开始。


根据传统的干支纪日法,和我国惯用的“夏至三庚数头伏,立秋一庚数末伏”的推算规则,意思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入伏的第一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


三伏,分为头伏(初伏)、中伏(二伏)和末伏。头伏和末伏分别为10天,中伏天数要视夏至与立秋之间的庚日而定,如果之间有4个庚日,中伏为10天,如果之间有5个庚日,那么中伏为20天。

公历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间入伏。入伏是指进入“三伏”的意思。民谚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庚日”的日期在公历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日期总是在公历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间。


2023年7月11日开始数伏,一直到8月19日结束,共40天。


  每年夏日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我国独有的“三伏”节气。“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1、入伏时间:夏至三庚便入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入伏,初伏的第一天,初伏固定为10天。

2、 出伏时间:立秋首庚为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进入末伏,末伏固定为10天。

3、中伏天数不固定,有可能是10天,一般为20天,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