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地支读音是tiān gān dì zhī。
干[gān]汉语汉字
干,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有gān、gàn、hán三种读音。此字始见于甲骨文,为象形字,像有桠杈的木棒形,本义是一种抵御戈的武器。干的异体字“榦”(gàn),其本义为事物的主体部分。干的繁体字之一“乾”读qián时仍用为“乾”,“乾”读gān时一般情况下皆规范简化为“干”,其本义为上出、冒出。
十天干:甲(jiǎ)、乙(yǐ) 、丙(bǐng)、丁(dīng )、戊(wù)、己(jǐ )、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
十二地支:子(zì)、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 )、巳(sì)、 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
天干与地支组合就形成了干支记时法
干支纪年、月、日、时。这就是四柱,也称为八字。
tiān gān dì zhī
“天”,普通话读音为tiān。“天”的基本含义为在地面以上的高空,如天空、天际;引申含义为在上面,如天头。
在日常使用中,“天”也常做名词,表示人的头顶,如天灵。
六十甲子天干地支通根有3个。通本气根,通中气根,通余气根。
六十甲子中只有甲辰、丁未、庚戌、癸丑为通中气根。
六十甲子中只有乙未、丙戌、辛丑、壬辰为通余气根。
通根,对透出的天干来说,是相当重要的,透出的天干若在地支没有根,就是虚浮的,就没有力量,就失去了对其他干支的生克权,或者对其他干支的生克力量就大大不足,作为用神来说,如果这用神透出而地支不通根,这叫“地不载”。
本气通根的有甲寅,乙卯,丙巳,丁午,庚申,辛酉,壬亥,癸子,戊戌、戊未,己辰、己丑。
中气通根的有甲辰、丁未、庚戌、癸丑。余气通根的有乙未、丙戌、辛丑、壬辰。
生扶通根的有天干甲、乙遇地支亥、子。 (水生木)天干丙、丁遇地支寅、卯。 (木生火)。天干戊、己遇地支巳、午。 (火生土)。天干壬、癸遇地支申、酉。 (金生水)。天干庚、辛遇地支辰、戌、丑、未。 (土生金)
天干地支通根,是指地支中暗藏的有天干中的字。独立的有乙卯,壬子,辛酉。余气相通根的有癸丑,辛丑,甲寅,丙寅和戍寅,丙辰,戊辰和壬辰,丁巳,丙午,戊午,乙未,丁未,已未,庚申,壬申,戊申,壬戌,戊戌,癸亥和辛亥,通根较好的有甲寅,庚和巳,辛和戌,已丑,用这种方式确定一个人运势强弱。
六十甲子有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组成循环排列而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