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年对照表_天干地支纪年对照表公元1701年

2022天干地支纪年法的转换公式是:(2022-3)/10得数余9,即天干为第九位的“壬”,(2022-3)/12得数余3,即地支为第三位的“寅”,2022为壬寅年。公元纪年法开始于中国西汉的汉平帝元始元年,哪一年是辛酉年,则公元四年为甲子年,即公元年份减3为甲子年,所以公历年份减3后除以10的余数为干,除以12的余数为支。

是十二个。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12个。

10天干12地支组成60天干地支纪年法。

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搭配可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60个纪年年号。

天干地支纪年法,也就是六十甲子,这其中地支是十二个,这十二个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别跟天干组合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一种古老的干支循环系统,用于标记年、月、日。换算公历年份到天干地支纪年,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

年干支的求算:

首先,农历年的干支序号可以通过公式 x = (Y-3) \mod 60 来计算,其中 Y 是公历年份。

得到干支序号后,可以通过序号除以10的余数来确定天干(如果余数是0,则为最后一个天干“癸”),序号除以12的余数来确定地支(如果余数是0,则为最后一个地支“亥”)。

月干支的求算:

月干序可以通过公式 (所求年尾数+2)\*2+月份(取尾数) 来计算。

月支序可以通过 月份+2(大于12的时候减去12) 来计算。

日干支的求算:

可以使用公式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来计算日干支的序号,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数字,M 是月份,d 是日数。

奇数月 i=0 ,偶数月 i=6 。

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g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干支与公历换算:

已知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例如,计算1996年1月16日的干支:

计算公式为 (96 \times 5 + 96 ÷ 4 + 9 + 16) ÷ 60 = 8 余49,49即为六十甲子序数。

9对应天干“壬”,49除以12余1对应地支“子”,对应干支为“壬子”。

请注意,这些计算方法提供了一种近似的换算,对于精确的干支纪年,可能需要参考更详细的历法资料或使用专业的换算工具。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由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而成。天干地支纪年法的换算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天干:天干是以公元纪年的尾数来确定的。具体对应关系为:甲对应 4、乙对应 5、丙对应 6、丁对应 7、戊对应 8、己对应 9、庚对应 0、辛对应 1、壬对应 2、癸对应 3。


2. 确定地支:地支是以公元纪年除以 12 的余数来确定的。具体对应关系为:子对应 4、丑对应 5、寅对应 6、卯对应 7、辰对应 8、巳对应 9、午对应 10、未对应 11、申对应 0、酉对应 1、戌对应 2、亥对应 3。


3. 组合纪年:将确定的天干和地支组合起来,就得到了相应的天干地支纪年。例如,公元 2024 年,其尾数为 4,对应的天干为甲;2024 除以 12 的余数为 0,对应的地支为申,因此 2024 年的天干地支纪年为甲申年。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